由澳門科技大學文體發展辦公室主辦的「藝術大講堂」系列講座之「園林 —— 桃花源的門道」於2025年4月8日下午在澳門科技大學D座禮堂成功舉辦。本場講座邀請到畫家、當代藝術家,國家高級美術師及英國國王基金會傳統藝術學院理事葉放先生主講。
講座伊始,葉放先生以《南石皮記》影像資料為引,系統闡釋中國園林景象的核心構成要素。他著重指出,山與水作為園林的基本骨架,是營造園林意境不可或缺的物質載體。葉先生巧妙地引用漢武帝建造上林苑的典故,解釋了仙境思想是中國人追求園林藝術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談到心中有園林,心中有仙境,處處是仙境。接著,葉先生向大家講述了他建造園林的親身實踐,一幅幅園林設計圖的呈現讓同學們對園林建造的整體佈局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隨後,葉放先生分享了其在威尼斯籌劃建造「達園」的實踐歷程。儘管受限於當地客觀條件,該園林最終未能落地建成,但他在這一過程中所展現的中國園林營造智慧與美學理念,通過跨文化的溝通與實踐,向國際社會生動傳遞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獨特魅力,為推動中國園林美學的海外傳播留下了極具價值的探索印記。
最後,葉放先生深入剖析了中國園林背後蘊含的詩曲意象。他指出,造園亦如吟詩造曲,同時強調,充分調動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覺體驗,是園林營造的關鍵要點之一。葉先生以「亨園」為典型案例展開講解,著重闡述了石頭的形狀及其擺放位置,在塑造園林整體形象中發揮的關鍵作用。每一塊石頭的形態與佈局,都緊密關聯著園林的整體風格與意境表達,可謂「一石定乾坤」。
在問答環節中,一位同學談到園林中講究的風水與我們傳統道家思想中的風水的區別。葉放先生表示,風水的本身是一種哲學的思辨風水術,是承載這個哲學世界的方法論,以人的方式來對應自然、對應天地,才是運用風水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