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门科技大学文体发展办公室主办的「艺术大讲堂」系列讲座之「昆曲艺术价值与文人士大夫的百年传承守护(以甘家为例)」于2024年12月3日下午在澳门科技大学N101大礼堂成功举办。本场讲座邀请到南京昆曲社社长、南京梅兰芳京昆艺术研究会创会会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金陵甘氏京昆艺术第三代传承人汪小丹主讲。
讲座伊始,汪小丹老师从甘氏家族的历史展开,讲述了「甘家大院」的建筑特色和重要的历史意义,「友恭堂」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津逮楼」藏书的珍贵。接着,汪老师介绍了昆曲的相关知识 —— 昆曲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师」。在2001年昆曲就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通过汪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对昆曲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随后,汪老师讲述了昆曲作为一种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文化渊源。中国文学史上元明清的戏曲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昆曲恰恰能演唱元明清三代的戏曲名著。南京大学著名教授解玉峰认为昆曲所承载的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是宫廷文化,一个是文人士大夫文化,再一个就是民族文化。昆曲就是以传承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为主要责任而延续至今。汪老师还邀请了一位特殊嘉宾--获得「小梅花奖」年仅6岁的小玉米,为大家带来了一段经典的昆曲独白,引发现场阵阵掌声。
在问答环节中,一位同学提出,如何促进昆曲在青少年中的传播,汪老师回答说我们应该多和昆曲近距离接触,多了解昆曲文化,让昆曲占领传统文化的领地。另一位同学提问如何看待昆曲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互联网网红化问题。汪女士认为,文化的传承要有「根」,在「根」的基础上传承发展,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