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藝術團學生於2025年港澳和內地高校大學生中華經典誦讀交流展演中獲佳績

2025/09/29

在教育部港澳臺辦公室的支持下,江蘇師範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澳門大學聯合主辦的2025年港澳和內地高校大學生中華經典誦讀交流展演決賽於9月25日在江蘇師範大學舉行。本次活動共收到了來自全國逾百所高校的300部作品,有50部最終入圍展演環節。由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副院長、文體發展辦公室主任、藝術團總監蔣瀟玲博士及通識教育部講師、藝術團司儀隊教練藍小然擔任指導教師,藝術團司儀隊叢翔的朗誦作品《出師表》、洪梓霖的朗誦作品《狂人日記》及李藍的朗誦作品《月光下的中國》脫穎而出,順利入圍全國展演階段。最終,叢翔晉級決賽並躋身全國十強並榮獲最佳舞臺表現獎。

此外,我校推送的其他六部作品:邢天舒的《沁園春·雪》、高康為的《釵頭鳳》、鄭雅文的《寄自高原》、葉子涵的《木蘭辭》、羅子豐的《野草題辭》以及李念的《吹號者》均入圍一百五十強,榮獲優秀朗誦作品獎。

港澳和內地高校大學生中華經典誦讀交流展演活動作為教育部港澳與內地大中小學師生交流計劃大學生項目,自2021年起由江蘇師範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聯合舉辦。活動旨在讓港澳和內地更多的青年大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領略其內涵和博大精深。通過誦讀經典,大家可以借鑒先賢的思想和智慧,提升自己的口才與表達能力,加強心智與情感的昇華。

文以載情,誦以抒懷。《月光下的中國》是當代詩人歐震創作的經典詩歌作品,詩中描繪了月光下祖國大地的靜謐與壯美,傳遞出對祖國山河的深情眷戀,以及對民族復興的堅定憧憬。李藍表示,希望借這首詩展現中華大地的獨特魅力,傳承新時代的家國情懷,讓聽眾在詩意中感受祖國的發展與力量,凝聚起對國家未來的共同嚮往。

李藍朗誦作品——《月光下的中國》

文以寄忠,辭以明志。《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於西元227年北伐前呈給後主劉禪的表文,文中既回顧了與先帝劉備的創業歷程、闡明了北伐的戰略意義,更滿含對蜀漢政權的忠誠堅守與對後主親賢遠佞的懇切勸諫。叢翔表示,選擇《出師表》進行展示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其中蘊含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烈精神與家國情懷,以史為鑒,讓千古名篇中的赤誠初心在當代依然傳遞責任與擔當的力量。

叢翔朗誦作品——《出師表》

文以載道,筆以醒世。《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魯迅於1918年創作的中國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文中以“狂人”的荒誕視角,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表達了作者對封建舊制度的猛烈抨擊和對國民精神覺醒的深切呼喚。洪梓霖表示,選擇《狂人日記》作為朗誦作品,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其批判精神與啟蒙思想,以文為鑒,彰顯文學作品直面現實、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洪梓霖朗誦作品——《狂人日記》

澳科大藝術團司儀隊的三位同學在此次活動中很好地詮釋了澳科大「意誠格物」之校訓,展現出飽滿的青春風采,通過朗誦的形式,傳遞出對中華經典文學的熱愛與對文化傳承的堅定信念。